再獲肯定!紐約美聯儲:比特幣同時符合法定貨幣、銀行帳戶定義

Jim
分享
再獲肯定!紐約美聯儲:比特幣同時符合法定貨幣、銀行帳戶定義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12 日在官網上發佈有關數位貨幣的研討長文,其中主要內容以比特幣為例,探討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與當前金融體系的優劣之處。

近年來包括網路銀行以及數位支付的普及都有持續進展,但對於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而言,卻仍處於蹣跚學步的階段。但由於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的大爆發,以及中國 DCEP 似乎接近成型的進度,各國當局、大眾又開始關注數位貨幣等非接觸式支付。

代幣 vs. 帳戶

紐約聯儲以「代幣(Tokens)」與「帳戶(Accounts)」為區別進行討論,兩者在當前社會中的角色也就是法定紙幣與銀行體系。紐約聯儲認為這兩種系統都存在缺陷,而比特幣以及與許多加密貨幣卻能同時滿足以上兩者定義。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代幣系統的典型用例為「紙鈔」,假設民眾以紙鈔消費,店家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紙鈔的真偽,無需了解消費者的身份、或任何資訊。

帳戶系統的典型用例則是「美國聯邦資金轉賬系統」,提供美聯儲、所有聯儲銀行,美國財政部及其他聯邦政府、金融機構提供實時全額結算服務。而系統中的一系列安全程序能有效阻止詐欺可能性,也因此在帳戶系統中需要建立身份驗證,而帳戶系統的用例也包括大眾的銀行帳戶。

儘管兩種系統歷史悠久,紐約聯儲指出兩者都存在缺陷。代幣系統易於偽造,紐約聯儲引用美國財政部於 2006 年的報告,其中約有 7,000 萬美元流通於市面上,最高甚至可能達到 2 億美元。

除此之外,帳戶系統也非萬無一失。2016 年孟加拉銀行遭駭客入侵,將紐約聯儲近 10 億美元轉移至孟加拉銀行帳戶,並成功取走 1.01 億美元。

比特幣有何獨特之處?

紐約聯儲認為比特幣以及與許多加密貨幣能同時滿足以上的「代幣」與「帳戶」系統,報告指出:

比特幣符合帳戶系統的定義。比特幣地址如同銀行帳戶,而私鑰是以帳戶進行交易所需的身份驗證,每當比特幣持有者要進行交易,需以私鑰來驗證其身份,這類似於銀行帳戶的安全機制。

而比特幣也符合代幣系統的定義,每當用戶進行交易,協議能透過歷史交易記錄驗證其有效性。對比特幣來說,驗證的是未交易花費輸出(UTXO);對法幣而言,驗證的是其真偽、是否由各國中央銀行所發行。

鏈新聞註:比特幣是基於 UTXO 模型,全名為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而比特幣並沒有各別帳戶餘額的概念,因此每當發起交易時,會驗證過往所有交易輸出、輸入,以確認地址中有足夠的「未交易花費輸出。」

新冠病毒對於金融體系的衝擊,彷彿重現 2008 年金融海嘯的情景,各國政府相繼推出 QE 政策,大舉印鈔,就像為比特幣存在的理由鋪平了道路,但比特幣至今仍沒有展現出所謂的避險屬性,與傳統金融市場仍存在相關性。

此外,儘管比特幣逐漸為人所知,各國央行、以及本篇中的紐約聯儲開始關注這個新興資產,甚至美國國會聽證會也曾出現比特幣一詞,先前美國聯邦法院判決也指出,比特幣是華盛頓特區《貨幣傳輸法》所涵蓋的一種「貨幣」,但其實質上的法律地位似乎沒有太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