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央行副總裁撰文:零售型CBDC或能挽救通膨,但央行去中介化將衍生風險

Elponcho
分享
台灣央行副總裁撰文:零售型CBDC或能挽救通膨,但央行去中介化將衍生風險

台灣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央行參事李榮謙在八月號的台灣銀行家雜誌以個人名義撰文,發表兩篇關於央行貨幣政策的文章:《從傳統到現在—中央銀行的政策角色演變與發展》《從現在展望未來─央行涉入準財政領域之機會與挑戰》

這兩篇文章主要是在說明中央銀行在歷史中角色上的變化,現在,它除了是政府的銀行(國庫收支)、銀行的銀行(銀行關係網絡與支付系統的核心),也是市場流動性的提供者。

面對當前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副總裁陳南光寫道:「央行為了因應危機所執行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與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使央行直接介入的金融市場與經濟活動層面更深也更廣,也從而擁有了更廣泛的影響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無限火力印鈔,央行走火入魔?

文章中表示,有論點認為央行主要的政策目標已經從原先的維持貨幣與金融穩定,隱性地追求經濟成長,以至於不計手段地已政策來達成,讓它的角色大幅轉變。

文中敘述,央行的印鈔火力無限,它為了紓困所「創造」出的貨幣,僅會出現在其資產負債表,並不會成為政府的債務。政府債務到期需要贖回,而央行的準備金債務卻不需要,因此政府負債貨幣化相當具有吸引力。然而,準備金債務卻會有通貨膨脹的風險。該文評論:「將政府負債貨幣化,只是將政府債務的信用風險移轉到通膨風險。」

零售CBDC可能有助於貨幣政策,但仍傾向二層式架構

文中表示,超寬鬆貨幣政策(零利率、無限量化寬鬆等)紛紛出籠,主要央行釋出大量的強勢貨幣,但主要經濟體的通膨率與通膨預期卻依然低迷且穩定,也引發資產飆漲的擔憂。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否已經改變,值得央行深思。

文中也提及央行數位貨幣(CBDC)可能為貨幣政策帶來的幫助。其中以零售型 CBDC 為例,央行直接開放電子貨幣帳戶,提供民眾與企業使用。內文表示:「政府可將電子貨幣餘額直接移轉給民眾,更可提供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的環境,避免民眾囤積現金,有效提振民間消費。」

但該文章認為,這會加重央行的業務與風險,並且少了商業銀行的中介,引起金融穩定的風險。並認為,銀行應保持現行的二層式結構,才能扮演好支付系統的角色。

據悉,目前中國所設計的央行數位貨幣 DCEP,即是在維持二層式結構下進行,將 DCEP 的使用併入 M0 (流通中的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