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區塊鏈大數據公司,這是個賺錢的生意嗎?

PANews
分享
掃描區塊鏈大數據公司,這是個賺錢的生意嗎?

大數據方興未艾。在「區塊鏈」和「大數據」概念的雙重加持下,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進入這條賽道,資本市場對此也較為看好。根據 PAData 早前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區塊鏈大數據公司共獲得4140萬美元的融資,僅次於 DApp、數字資產綜合管理、協議、公鏈和交易所。

但是,知名比特幣鏈上數據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於近日宣布解雇39名員工,以求扭虧為盈。要知道 Chainalysis 在今年早些時間還接下了美國政府機構近1000萬美元的采購訂單,而且根據 Crunchbase 的統計,這家公司在今年2月和4月分別獲得兩次 B 輪融資,總金額達到3600萬美元。

Chainalysis 的裁員行動仿佛給區塊鏈大數據公司潑了一盆冷水。如果手握政府訂單的頭部企業都無法盈利的話,那麽其他公司又該何去何從?區塊鏈大數據賽道還有價值嗎?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區塊鏈大數據公司的行業圖譜

結合區塊鏈行業領域的劃分和目前區塊鏈大數據公司的業務範圍,PAData 認為,區塊鏈大數據賽道可以大致梳理為三個細分賽道:

一是鏈上數據追蹤,主要包括區塊鏈瀏覽器和 DApp 數據監測;

二是交易數據監測,主要包括數字貨幣交易數據監測和衍生品交易數據監測;

三是礦業數據監測,礦業數據的本質也是鏈上數據,但由於礦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細分行業生態,從礦機、礦池到 staking 等,其細分數據也已經形成較為獨立的體係,主要包括算力監測和節點數據跟蹤。

生態圖.png
雖然區塊鏈的數據始終在鏈上,也始終可被訪問,但是區塊鏈大數據賽道的快速發展依然是在大數據概念興起的2014年後。比如最知名的數字貨幣交易數據監測網站 CoinMarketCap 就成立於2014年,該網站為用戶提供數字貨幣的幣價、流通量、波動性以及交易所的交易量、數字資產等市場數據。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後,各個細分賽道都湧現出了頭部的大數據公司,除了 CoinMarketCap 以外,在數字貨幣交易數據領域中還有 CoinGekco、Messari、CoinMetrics 等數據供應商比較知名。同屬交易數據監測大類下的衍生品交易數據公司則比較少,目前使用較多的是 skew。此外,MarketstackD 提供 EOS 的 RAM 資源交易數據,FRINTRUN_ME 則提供了 Ethereum 的 Gas 交易數據。
 
在鏈上數據追蹤這個領域中,比較知名的瀏覽器項目有以太坊瀏覽器 Etherscan、綜合瀏覽器 BitInfoCharts、鏈上資產追蹤網站 Chainalysis、鏈上大額交易監測網站 Chain.Info 和 WhaleAlert。另外,在 DApp 領域中比較知名的數據供應商有DappRadar、Dapp Review、LoanScan 等,還有監測單個 DApp 數據的工具,比如 MKR Tools、Uniswap ROI By Token 等。
 
在礦業數據監測中,BTC.com 和 f2pool 是比較知名的礦池算力和礦機算力數據供應商,EOS Beijing、Staking Reward、BITNODES 等是節點數據供應商。
 
To B 還是 To C 這是一個問題
區塊鏈數據豐富,大數據公司也層出不窮,但用戶對這些數據感興趣嗎?真的會用這些數據嗎?
 
「我們在內部會經常反複討論這個問題,也會問自己我們做的數據用戶究竟感不感興趣,用戶會不會持續來看。但從我們的觀察來看,目前的現狀是,普通用戶並不關心鏈上數據,他也很難理解這些數據的價值。」區塊鏈交易一站式數據服務平台 Chain.info 的產品負責人餘碧波在接受 PAData 采訪時表示,區塊鏈數據本身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目前缺少一個讓用戶理解數據的有效方式。
 
To C 這個市場不僅缺少用戶需求,而且即使有需求,這個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情的影響。
 
BTC.com 的 CEO 莊重在接受 PAData 采訪時表示,「我們在去年牛市頂峰時候,用戶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之後隨著行情持續低落,整個用戶數也有了比較明顯的下降。」而且據莊重觀察,行情好壞對 C 端用戶活躍度的影響是普遍且明顯的,「我們也對比了業內其他的瀏覽器,大家都是這樣的趨勢,現在的用戶數量可能下降到去年活躍時期的1/3左右。」
 
網站封麵00.png
縱然國內 C 端市場還未成氣候,但如果跳過 C 端直接發展 B 端似乎也不可行。
「B端需求往往更加定製化,剛開始如果不麵向大眾,而是直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時間去把這個特定的東西開發出來,那就需要有商業模式來持續支撐才能有比較好的發展。」餘碧波認為這是國內和國外市場的一個顯著區別,「我們也調研過很多國外的大數據公司,他們如果做的足夠深入和專業,會一上來就做一些解決方案,拿去賣錢,國外的公司有付費意願,但在國內這麽做就很難了。」所以他透露 Chain.Info 還將繼續免費向大眾開放,在有了品牌影響力以後,隨著數據精度和廣度的提高,再考慮 B 端業務。
 
除了國內 B 端公司沒有付費意願以外,莊重認為目前不管個人還是公司,能夠有很明確需求的用戶仍然較少,「更多的用戶還沒有意識到是鏈上數據對於各種行業分析或者某種想做的分析是特別有幫助的。」
 
為了應對用戶需求不足的現狀,兩家公司都采取了一些措施。Chain.Info 希望立足用戶感興趣的市場交易信號,比如交易所大額轉賬等數據來吸引用戶持續關注。BTC.com 則可能偏向考慮把數據倉庫直接向一些專業用戶開放,為專業用戶提供更多的、專業的、複雜的查詢功能。
 
實際營收還很少 甚至準備好長期不賺錢
 
在傳統大數據行業里,有人賺錢,有人上市,有人賠錢,還有人把自己作進了監獄。但在區塊鏈大數據服務賽道中競爭的諸多公司,大家的命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很少有賺錢的,即使賺錢也隻能賺到很少的錢,甚至很多公司做好了長期不賺錢的準備。
 
「實話實說,數據這塊業務的實際營收還是很少的,無論是 to B 還是 to C。」莊重在采訪中透露到。正是由於盈利不樂觀,所以區塊鏈大數據服務公司都處於一個困境中,即目前做區塊鏈大數據服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個困境在更為基礎的區塊鏈瀏覽器項目上表現得更加明顯。
 
「瀏覽器是基礎設施型的項目,就是這東西必須得有,但是好像誰也不太願意真的花那麽大的投入去做這樣的事情。」莊重進一步補充道,「而且如果你想讓瀏覽器更有意義的話,必然要覆蓋更全的幣種,從設備到人力資源,從開發到維護,這個投入是一個線性的增長。」
 
不賺錢還有人願意投入巨大的成本去做,為什麽?
 
曾在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擔任產品經理的餘碧波認為,「大數據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像阿里和騰訊這樣的巨頭,都在用數據做很多商業化的、很有價值的事情。」同理類比,他認為區塊鏈數據本身的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未來也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
 
但對區塊鏈大數據服務公司而言,目前尚在早期,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需要做。畢竟,看的到蛋糕不一定能吃的到蛋糕。
 
對於 Chain.Info 而言,餘碧波表示希望在比特幣鏈上數據挖掘的基礎上,逐步拓展比特幣生態里麵其他的加密貨幣,比如 BCH、BSV、USDT、LTC 等,後續再考慮挖掘以太坊以及其他的一些公鏈,「我們前期希望把比特幣網絡的區塊鏈數據挖掘做到非常的深入和透徹。現在已經包括基礎的鏈上指標,交易所充提額,未來還希望借助這些基礎把比特幣網絡上每一筆交易的全鏈路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對於成立更早的 BTC.com 而言,去年10月已經將戰線拓展到了以太坊,上線的以太坊瀏覽器可以滿足用戶對以太坊 Token 和合約的數據查詢需求,而今年,莊重表示 BTC.com 的主要目標是,「一方面努力做一些架構上的優化,另一方麵在盡可能壓縮成本的前提下,能夠覆蓋更多的幣種,提高新幣種開發速度。」
 
對數據的結構化和標準化處理將成競爭焦點
 
如果觀察大數據公司的盈利思路,總體上可以總結為「數據—工具—服務」。其中,獲取數據是第一道競爭壁壘,甚至在很多領域,能否獲取數據就決定了業務的生死,比如需要依賴氣象數據、民航數據等數據獲取壁壘較高的領域。
 
但是在區塊鏈行業,由於技術本身的特性,使得大數據公司在獲取數據這個環節上基本不存在門檻,即人人都可以訪問鏈上數據。所以,數據不是競爭的焦點,如何處理數據才是競爭的焦點,也即誰能提供更準確的、更有價值的工具才是決勝區塊鏈大數據的一個關鍵。
 
就目前的區塊鏈數據而言,就同一個維度的數據通常無法在兩個及以上的不同數據供應商上完成交叉比對,這意味,目前的區塊鏈大數據質量仍然不高。
 
「眾多瀏覽器的數據可能有差異性,這種差異在 BTC 類的幣種上可能還好一些,但是在以太坊上可能會大一點,我們自己在開發以太坊瀏覽器的過程中也確實遇到了這種問題。」莊重坦言以太坊上的數據更加豐富,數據處理難度也比較大。所以不同數據公司在對這些數據進行結構化和標準化處理時就會產生差異。
 
餘碧波介紹 Chain.Info 在把握數據準確度上主要依靠算法,「數據精準度主要是兩個方麵,一個是交易額的準確度,另一個是地址標簽的準確度。對前者,我們主要通過數學推導的方式來完善我們這個識別算法,對後者,我們也有一套機器學習的算法,再進一步配合真實的充提和開戶。目前我們識別交易的準確率應該是99.9%以上,覆蓋率已經處於同業領先的水平了。」
 
對於區塊鏈數據結構化和標準化的處理需要依賴於對行業的深入理解,這不僅是區塊鏈大數據公司內部競爭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抵禦傳統雲服務和大數據服務的廠商進入區塊鏈大數據分析領域的壁壘。
 
莊重認為,從成本上考慮,尤其是底層硬件成本上,這些傳統雲服務和大數據服務的廠商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比方說 Google 從前年就開始提供的 BigQuery 的服務,這是一個涵蓋各種數字貨幣數據的數據庫,其實我有的時候我也會上去使用一下,做一些查看。」所以他認為區塊鏈大數據公司迫切需要找到一個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否則將麵臨外部的生存威脅。
 
但餘碧波認為,土生土長的區塊鏈大數據公司雖然在成本上沒有優勢,但在對區塊鏈數據結構的特殊性的理解上具有優勢,「我們對整個區塊鏈的數據以及交易所及相關行為和形態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在長期競爭中,我相信我們肯定是能取得絕對優勢的。」
本文來自合作夥伴PANews

立即加入獲得最完整的金融科技資訊、區塊鏈新知、業界實例!